快樂的追尋--劉志良牧師
人生於世都在追尋快樂。雖然不同的人對快樂有不同的滿足程度,但追尋快樂卻成為人生活的動力。然而我們都知道得到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是由個人付出,便是由別人付出。世上是沒有不用付代價而得的快樂。
為獲得快樂而努力
當人專注於追求快樂卻不願付代價時,他所得到的只是低層次的快樂,又可說是預支了未來的快樂,或是把個人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例如:你要得到因學業成績優異而來的快樂嗎?便先要暫時放棄玩之樂而專心學業和努力學習。你要得到一項名貴的用品嗎?便先要省吃儉用地積蓄,卻不可偷取別人的積蓄而去購買呢!可惜當今世上不少人想獲得豐富的快樂,卻不願付出代價努力,因而無心向學,終日瀏網玩耍,遊手好閒,或寄情博彩致富,心所想的都是不勞而獲和即時狂歡作樂的事。因此而造成了濫藥這種既是逃避現實又是因追尋片刻狂喜而傷害身心的畸形現象。《聖經》說:「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箴十四13)這話一語道破了表面的快樂並不真實,逃避現實而狂歡作樂最終必會帶來悲哀。我們應該要追尋高層次和雋永的快樂,並為此而付出努力的代價。
為愛而甘於少得快樂
當人還在嬰孩階段時,所有從美食、玩具和親密而得的快樂,都是源於別人的付出,包括父母、親友和照顧他們的人。當人愈來愈長大時,便多了一些快樂是由自己付出代價而得來的,例如:因遵守家規而得父母讚賞,因努力學習而得老師欣賞,因學會玩遊戲和使用玩具而得滿足快樂,因結伴遊玩而得朋友的鼓舞等。但直到我們學會為別人得到快樂而自己付出代價時,我們才算是踏入成熟的成長階段。那是因愛而付出代價,包括對父母、好友、愛侶和子女。為了使他們快樂,我們甘於勞苦和少得快樂。但當憧憬他們將要獲得快樂時,我們也因而感到滿足的快樂。
追尋更高層次的快樂
《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因要使我們富足而成為貧窮(參林後八9),又因想到我們這些原是人生結局滅亡的人可以因信主而得救,便感到喜樂和心滿意足,也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參賽五十三11;來十一2)所以使徒彼得深受主愛的感動時說:「因祂受的鞭傷,我們便得了醫治。」(彼前二24)是的,因主耶穌為愛我們付上生命的代價,我們才得到永恆生命的豐盛,品德性情得到醫治和重整,對人生重燃愛火的熱情,心靈因享受主愛和弟兄姊妹的相愛而得著滿足的喜樂。當我們在主愛的更新中成長時,我們會漸漸地學會為愛主愛人而甘願付代價,為要使人得到雋永的快樂而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並在永恆的盼望中得著滿足的喜樂。親愛的朋友,這更高層次的快樂,你得到了嗎?